中新社株洲11月26日電 (劉曼)“炎黃子孫不忘本,兩岸兄弟一家親。這句話充分表現出兩岸人民同文同種、血脈相連、密不可分的同胞之情。”祖籍湖南、生長于臺灣的臺灣湖南商會會長熊子杰26日介紹,臺灣現今約有250多座與炎帝有關的公廟,炎帝神農的信仰發展并未因時代變遷而式微。
第八屆中部六省炎黃文化論壇26日在炎帝神農氏的安寢福地——湖南株洲開幕,業內百余名專家、學者圍繞“炎黃文化與新時代精神”主題展開研討與交流。
熊子杰說,每年神農大帝誕辰日,炎帝宮殿都會舉行“神農大帝圣誕慶典”“神農文化季”等祭祀活動,已成為臺灣民間的重要習俗。
在熊子杰看來,通過炎帝神農的繞境、出巡等民間文化交流活動,可以加強臺灣同胞的文化認同、民族認同,增進兩岸人民情感,有助于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。“這也是炎帝文化新時代精神的一方面。”
炎帝和黃帝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。據史籍記載:炎帝神農氏“崩葬長沙茶鄉之尾”。“茶鄉之尾”即現在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。近年來,中國多地舉行炎帝、黃帝的相關祭拜活動,傳承炎黃文化。
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研究員林贊堅認為,炎帝神農文化在兩岸交流中有不可替代性,要結合新時代要求,大力弘揚炎帝神農道法自然的團結精神、互助發展的大愛精神、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、為民造福的奉獻精神等,促進兩岸炎帝神農文化交流友好發展。
據悉,“中部六省炎黃文化論壇”是中部六省炎黃文化研究會交流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,由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倡議設立,于2013年在武漢首次主辦,此后中部六省輪值主辦。(完)
刊于11月27日巴西《南美僑報》